来源: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季 徐婷婷
“来来来,三轮三轮……”7月16日下午,正值晚高峰,成渝立交地铁口外电动三轮车师傅的吆喝声此起彼伏。记者发现,路边排满了等待拉客的“火三轮”,而交警正在地铁口外驱赶电三轮,维持交通秩序。
无视红灯、无牌无证、随意变道、非法营运……去年10月,本报记者对乱窜的“火三轮” 进行了报道。10个多月过去,成渝立交地铁口旁的步道出入口已设置了路障,公交446路站点进行了优化调整,早晚高峰交警执勤……然而,在问政四川官网上,相关投诉的热度仍居高不下。
近日,本报记者针对问诊四川上的部分投诉点位进行了探访,调查“火三轮”非法营运情况,并采访相关专家和律师,探讨城市交通“顽疾”——电动三轮车非法营运乱象如何破局,为城市交通优化提供思考的方向。
调查
三轮车非法营运乱象依然存在
“升仙湖地铁站火三轮摩太多”“海昌路三轮严重影响正常交通”……问政四川官网上,“火三轮”的投诉仍然较多。7月初,记者选取了升仙湖地铁站、成渝立交、星河地铁站、海昌路等投诉点位进行了走访调查。
记者看到,在升仙湖地铁口,路边大概停了25辆“火三轮”等待拉客,其中大部分为组装车辆,仅有1辆车上有牌照。在成渝立交地铁口,路边排满30余辆“火三轮”,均上有牌照,还有许多两轮电动车也挤在地铁口“揽生意”。在星河地铁站,晚高峰的十字路口车来车往,三轮车停在路边,时不时横穿、逆行,影响了交通秩序。虽然地铁口附近有公交站,但为了“方便”和“快捷”,尤其是在下雨天,不少市民仍然会选择乘坐三轮车。在海昌路地铁口,10余辆“火三轮”挤占在路边的停车位上。
记者调查发现,“火三轮”分为两座与四座,驾驶员多为中老年人。记者随机乘坐了一辆“火三轮”,三轮车师傅在交谈中透露他今年已经65岁。约两公里的行程结束后,师傅收了5块钱。
在“问政四川”平台上,记者以关键词“三轮车”搜索发现,相关投诉主要集中在三轮车非法载客,乱收费、占道停车、车速过快、胡乱穿行、闯红灯、逆行,车辆保险不齐备、无证上路等现象。
电动三轮车乱象可谓是城市交通的一大“顽疾”,让市民与监管部门纷纷头疼不已。
析因
电动三轮车非法营运乱象为何频频反弹
为何“火三轮”乱象始终存在,相关投诉热度居高不下?整治“火三轮”又为何反反复复却收效甚微?……
在实地探访过程中,记者对市民乘坐“火三轮”进行了采访。
“我们家距离地铁口大概2.5公里,早上我基本上都会乘坐火三轮到地铁口,随时可以出发,到达地铁口只需要五六分钟,若是骑共享单车大概会花15分钟。”家住成渝立交附近的市民冯先生说。
“我每天上班会选择乘坐三轮,赶着时间去打卡,下班我一般会选择骑共享单车回去。”家住海昌路附近的市民曾女士说道。
在升仙湖,家住附近的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,“我不会骑自行车,等公交车又要等很久,为了能快点到地铁口,我会坐‘火三轮’过去”。
“我早上一般会卡好公交车到站的时间出门,但有时候晚了几分钟就会赶不上,这时候只能去坐三轮车了。”家住星河附近的于先生说道。
……
记者在走访中发现,“火三轮”主要聚集在一些离住宅区较远的地铁口。市民们选择乘坐“火三轮”,一方面是由于区域公共交通不便,如公交车运营时间短、线路少、发车间隔长,共享单车投放较少等;另一方面则是因为“火三轮”随招随停,时间上比较自由,运营时间较长。
“完全禁止三轮车非法营运确实有着一定难度。”对此,西藏大学工学院副院长、教授程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,三轮车作为成都部分群体的重要交通工具,在城市交通拥堵等情况下,为居民的短距离出行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。但是,三轮车的安全隐患较大,并不提倡市民乘坐。
三轮车载客现象长期存在也反映出一些问题:在交通规划还不够完善的区域,三轮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公共交通覆盖不足的问题,满足了市民的出行需求,难以采取全面禁止等“一刀切”措施。同时,因为三轮车流动性大的特点,司机们往往是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”,一个地方整治了,就跑到另外的地方去,最终呈现出三轮车乱象治理“紧一时、松一阵”的现象。
经验
北京整治电动三四轮车经验或可借鉴
2021年7月12日,北京市公安局、交通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加强违规电动三四轮车管理的通告》(以下简称《通告》),并对《通告》发布前购买的违规电动三四轮车设置过渡期,过渡期截至2023年12月31日。《通告》指出,自2024年1月1日起,违规电动三、四轮车不得上路行驶,不得在道路、广场、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停放。违规上路行驶或停放的,执法部门将依法查处。
记者在北京交警官方微信公众号了解到,2023年以来,北京市委市政府统筹组织,北京市公安局、交管、交通、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推进。一方面,北京市交管部门组织350支宣讲团,深入社区、村镇、学校及企事业单位开展宣传活动,引导违规电动三四轮车主提早淘汰处置违规车辆。北京市商务局联合各区、街乡设置违规电动三四轮车回收站点1289处,通过线上登记、线下交车、企业上门回收等多种形式,方便群众处置淘汰违规车辆。全市街乡干部主动下沉社区,开展入户宣传行动,动员和问需相结合,认真倾听居民意见并记录,针对就医、买菜等老年人用车需求,跟进研究提供相应便民措施,赢得了民众的主动配合,有力推动了整治工作顺利开展。其中,邮政寄递、环卫、园林绿化、共享单车运维4个重点行业用车全部完成置换,驾驶人全部取得驾驶资格,实现了“车上牌、人持证”。
“北京整治电动三四轮车经验对成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。成都可以借鉴北京对电动三四轮车的规范管理方式,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标准,对三轮车的使用、停放等进行规范,消除非法营运车辆在城市中的存在和影响。”程刚说道。他认为,成都可以借鉴北京严格执法的态度,对违规三轮车行驶或在公共场所停放的行为进行严格查处,并通过执法部门的监管和处罚,促使电动三轮车使用者遵守规定。如此,便能从源头上杜绝非法载客营运违法行为的发生,清理非法上路行驶的三轮车,并规范车辆停放,维护城市交通秩序和确保公共空间的正常使用。
建议:
整治三轮车非法营运要“疏堵结合”
三轮车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问题,涉及多个职能部门,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,需要政府、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。成都时代公共法律服务研究院院长、四川坤弘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曹帅认为,三轮车整治工作只靠某一个部门是无法完成的,各部门必须联动起来,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。
“既要从源头出发狠抓非法营运,让三轮车拉客现象没有生存发展的土壤,又要加强对市民‘主动拒乘非法营运三轮车’的相关法治宣传,引导市民认识搭乘三轮车出行的风险和危害,逐步改变出行习惯,从而进一步压缩三轮车的非法营运空间。”曹帅建议,可以从供给侧、需求端、日常交通管理和重点场所重点布控四个维度进行综合治理,对拉客三轮车常见的无证无牌、非法改装、违章乱行等常见违章行为加强查处,让黑车、违规车寸步难行,并在火车站、公交地铁站、场馆、公园等重点场所周边乱停乱放的行为坚持长期查控,既阻断三轮车揽客的重要渠道,又整治改善了重点场所周边的出行环境和市容市貌。
“非法营运往往跟城市交通管理和规划存在的不足存在关联。”程刚表示,需要进一步改善公共交通系统,合理规划城市交通布局,优化交通网络结构,提高公共交通可达性,有效解决居民出行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,从源头上挤压三轮车非法营运空间。
另外,三轮车治理也需要注重城市交通秩序与民生的平衡,刚柔并济开展整治。“取缔三轮车非法营运需要采用更为柔性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或措施,也需要体现出行公平。”程刚认为,在执法过程中,对于从事三轮车非法营运的特殊困难群众,比如部分残疾人员、生活确实存在困难的人员,应该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,通过教育使其认识到违法行为的危害,不再从事非法营运活动,并积极联系当地街办、社区,为其解决实际生活困难。
程刚还提出,如果要取缔三轮车非法营运,则需要进一步考虑非法营运三轮车这个群体的再就业问题,并配合相关的措施或制度保障,以平衡居民出行需求和非法营运的博弈问题。他建议,可以采取转型支持与替代措施,为依赖三轮车营运的群体提供替代的就业支持,通过技能培训、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等为其解决实际生活困难,帮助其从非法经营转向合法职业。
“如果允许三轮车载客,则需要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和政策,如规范营运区域、设定营运时间等,平衡市民出行需求和城市交通秩序。”元绪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、副主任杨永芳在接受采访时提出,可以根据城市交通发展,以及就业等民生问题的实际情况,不断完善和更新相关法律法规,明确三轮车载客的法律地位和管理要求,为整治行动提供法理依据。同时,鼓励和支持合法合规的交通工具发展,如共享单车、网约车等,为市民提供更多便捷、安全的出行选择。同时,杨永芳建议,应该加强对三轮车性能的检测以及驾驶人员的培训,例如交通法规、安全意识、业务技能等方面,提升三轮车的行驶安全。